国父史迹纪念馆原为 国父二次来台时下榻日人经营之“梅屋敷”旅馆。当时 国父曾为旅馆主人大和宗吉亲书“博爱”二字,为其弟藤井晤一郎亲书“同仁”二字,做为纪念。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后,政府遂于次年以“梅屋敷”原址建为国父史迹纪念馆,以作永久纪念。民国七十二年,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化正式兴工,本馆因位于东隧道正顶端,需暂以搬迁方式拆移,俟铁路工程告一段落,再于原址北方约五十公尺处重建。重建后之国父史迹纪念馆,面积在一千坪左右,正馆之外,依次兴建大门牌楼、小型停车场、管理员室、贵宾简报室、回廊以及碑亭之属,使之成一完整之格局。馆内除保有原题“博爱”二字,亦收藏其他相关文物。并于室外加植葫芦竹、黑松、热带罗汉松以及劲梅、龙柏等长青树木,石道两侧原地遍植花卉,假山曲桥点缀其间,更增中国庭园之美。使原本只有一馆一亭的配置,除保存原貌外,更扩充为一座小型纪念公园,名曰“逸仙公园”。